Search


• 1Y3M27D • 打預防針 - 明知害怕仍展現高度配合👏
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• 1Y3M27D • 打預防針 - 明知害怕仍展現高度配合👏

很常聽到有人安慰哭泣的寶寶,說這一句話:「好了,好了」或是「沒有,沒有」⋯⋯!不知道為什麼,我很反感💢。幾次之後,我才了解到,我心中莫名的火,是來自於「這樣的安慰,一點幫助都沒有,反而還讓孩子無法正視疼痛而跨越過去心裡的害怕」。

今天,婆婆自告奮勇要陪我帶小Jivan去打預防針(這種事情我還是很排斥一個人做啊😅),我從一早就不斷告知小Jivan:「寶貝今天要打針喔,我們要勇敢!🤜」一路出發到醫院,小Jivan已經隱約知道要發生的事而特別安靜,我仍舊在解釋為什麼要打針以及「打針會痛喔,但我們很勇敢,咬一下下就過了!」💉因為我覺得,與其讓孩子什麼狀況都不知道就感到疼痛,不如給他心理建設,讓他懂得「害怕」。

「了解情緒」的重要同時也存在於「消化情緒」,正因為會「害怕」,所以媽媽與你一同「克服」這樣的感受。👩‍👦把小Jivan放上注射台躺平他便開始哭出聲,我告訴他即將發生感到痛,還很鉅細靡遺的解釋護士在做什麼啊、針拿出來嘍寶貝看我們貼上膠布喔👩🏻‍⚕️(媽媽這樣實況轉播應該很恐怖吧🤣),直到Oma幫忙穿上褲子,小Jivan馬上就停止哭泣,環顧四周還指著台上玩偶說:「鴨鴨」🦆!看他瞬間冷靜,我很清楚知道,這孩子「害怕」的感受過去了,而我陪伴在他身旁,將這個必要的事件「一起」完成。

這個事件裡,沒有人是壞人,而疼痛本身也不是不好。我們如實正視「恐懼」,沒有在過程當中說那些無謂的「好了好了/結束了」(唯有在抱起安撫那一刻孩子才可能感到安全),也沒有欺騙孩子「沒有沒有/什麼都沒發生」(明明就痛啊媽媽還抓著我怎麼說沒發生什麼事)。

情緒的消化不只在當下。回家後,我請小Jivan跟爸爸和阿公說我們今天去打針喔(那壺不開提那壺呢媽媽😏),很勇敢只哭一下下,然後請他給他們看哪裡痛痛,讓小Jivan記得「打針會痛,但真的過後就不會痛了!」不過,還有第二次喚醒疼痛感😱 就是……媽媽把膠布撕下來啊~~~小Jivan又大哭了💦 我請他看看撕下的膠布,跟他說「你看!痛痛撕下來了,你把它丟到垃圾桶好嗎?」小Jivan停止哭泣,從我手中接下膠布並自己走到垃圾桶丟了!🗑

耶😄✌️這樣就正式跟「痛痛」掰掰了👋,真的已經沒有了‼️ 小Jivan還重複跑到垃圾桶旁探頭看,手指著笑的樣子好可愛呀,也真的好勇敢!☺ 他能夠正視「害怕」,並親自處理掉隨之而來那「疼痛」的負面情緒。這是我們今天的功課 - 誠實的面對必要發生的「恐懼」,克服它、消化它,學著認識它會過去,而我們,會成長:)

#勇敢不是不哭而是明知害怕仍了解疼痛的必要並配合
#學習面對與克服負面的情緒
#照片是四個月大的小Jivan哭得好傷心然後淚汪汪的破涕為笑


Tags:

About author
小小教育人+媽媽的我見:記錄跨文化觀察、育兒筆記、手作教材、媽媽心情,和異國教養日常的歡笑淚水。
谷卓:老師媽媽,專欄作家,著有《蹲下來,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》。 與荷蘭籍Ra爸爸、Jivan哥、Mira妹旅居德國小鎮,這個小天地記錄跨文化和半自學的生活體驗。
View all posts